■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易东 通讯员 李宇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深圳启动蓝色经济“引擎”,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在国家邮轮旅游政策环境日趋优越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下,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1月25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3第十六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在深圳南山开幕,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同时揭牌。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深圳扬航,邮遍全球”,旨在进一步加快推动深圳邮轮产业、游轮旅游发展,增强新兴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谱写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蓄势而发 共建邮轮产业发展新格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邮轮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的一张“名片”。2018年以来,国家各部委三次联合出台、发布、下发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中央对发展邮轮产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国发展邮轮经济明确了大方向。
随着11月4日在中国建造的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命名;全球最大家族邮轮企业之一的MSC地中海邮轮宣布将于2024年重磅回归中国;被誉为“亚洲游轮之最”的皇家加勒比旗下16.9万吨超大豪华邮轮“海洋光谱号”宣布将于2024年重返中国;招商维京游轮近日宣布将于2024年推出3条出境环游新航线,并首次将韩国济州岛纳入出境环游航线目的地;亚洲邮轮经济重回全球邮轮产业发展的话题中心,尤其国际邮轮协会(CLIA)等一致看好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
本届邮轮大会为期3天,除举办别开生面的邮轮开幕式,还举办了政策与经济论坛、行业领导者论坛、邮轮港口沙龙、邮轮修造及配套产业论坛、邮轮人才教育与发展峰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国际邮轮、中资邮轮携手共进,进一步构架中国乃至亚洲邮轮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深圳、中国、亚洲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大会期间,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在深圳揭牌,地中海MSC和和平之船两家国际邮轮公司正式与深圳邮轮母港签约,两家邮轮服务企业落户南山以及“招商伊敦”号于11月26日举行越南-香港航线首航仪式。
“邮”遍全球 深圳打造蓝色经济新名片
深圳的邮轮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16年11月开港的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是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目前已与12家国际知名邮轮公司、19艘豪华邮轮合作,航线覆盖34个国家(地区)的港口。2018年和2019年邮轮旅客接待量均位居全国第四。
近年来,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邮轮企业的产业资金扶持政策。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1月出台《深圳市交通运输专项资金港航业领域资助资金实施细则》,深圳前海管理局于2022年6月出台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促进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从邮轮企业落户、运营团体资助、邮轮登记资助、邮轮航次资助等多方面对邮轮企业进行扶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积极协调下,招商蛇口与维京游轮成立的招商局维京游轮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运营我国首艘也是目前唯一一艘五星红旗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2021年10月1日,“招商伊敦”号首个深圳-三亚-深圳航次顺利开航,实现了国内首条五星红旗游轮沿海航线的开通。截至目前“招商伊敦”号已开通深圳至上海、深圳至海南、深圳至厦门、广东省内沿海等多条国内邮轮航线,其中深圳至上海航线已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内水上旅游精品航线。
面向未来 搭建产业腾飞新“平台”
此次大会期间,两场政府与企业的对话交流会格外引人瞩目。
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服务促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年邮轮大会组委会重磅推出了外国团体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座谈会,邀请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指导交流,重点介绍了邮轮入境免签政策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地邮轮入境免签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建议等。
此外,国家海事局船员处和大会组织者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联合召开邮轮船员发展专题座谈会,了解邮轮船员外派工作的基本情况,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未来发展建议。
据了解,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与中国邮轮经济同步发展,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厦门、三亚、深圳(香港)、广州七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大会对促进我国邮轮产业链供应链的初步构架和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益阳11月27日电 (肖洋)曾经是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工程师,如今却是家乡“臭”名远扬的肥料专家。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30岁出头的贺顺在2018年回到家乡灰山港镇麻元坳村研发和生产有机肥。从“大都市”到“小乡村”、从“门外汉”到“土专家”、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他把热爱倾注给田野、把青春镌刻于乡村。
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新农人”贺顺入围“湖南省十佳农民”。 受访者 供图
日前,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发布《2023年度“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和“湖南省十佳农民”人选公示》,贺顺光荣上榜,入围“湖南省十佳农民”。他创新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回收畜禽粪污生产肥料,为8000户农户实现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
出生于1990年的贺顺成长在农村,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田野”梦。2015年,他回家探亲之际,听到乡亲们聊起,近年来因发展畜禽养殖,畜禽粪便越来越多,处理起来很困难,导致不少村民的庭前屋后都是臭烘烘的。
“为什么不用做肥料呢?”贺顺产生疑问。父亲曾告诉他,“草塘河泥猪圈灰,世世代代是好田”。如今河泥不罱了,猪圈水冲了,大家图省事只用化肥了。但化肥越施越多,土地却越来越瘦,产量不见增加,种出来的农作物口感却越来越差。
2016年12月,贺顺认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风口就要来了,全面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肥料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经过一年的学习与考察,2018年,他和妻子双双辞去高薪工作,从广州回到家乡创办了益阳市富立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志用有机粪肥滋润田野、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健康。
贺顺在富立来厂内查看肥料情况。 受访者 供图
刚回乡的贺顺,对农业专业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经常遭到误解。曾有乡亲打趣他:“顺伢子,插田不比修飞机哦”“好不容易考出去当工程师,又跑回来当农民干什么”。但他凭着骨子里的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精神,从零开始自学专业知识,虚心向周边农户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请教,执着于技术钻研,成为乡亲们眼中的“乡土专家”。
在贺顺的带领下,公司先后研发了“富立来”品牌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及复合微生物肥料等系列肥料,不但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还承接了桃江“畜禽资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绿色种养循环”等项目,与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特色有机肥安全增效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获湖南省科研成果登记。
科技“肥”田、绿色农业一直是贺顺追求的目标。为了推销有机肥,贺顺走遍了洞庭湖区的种植大户,他的执着和诚意打动了有着辣椒界“爱马仕”美誉的樟树港辣椒企业。此后,富立来有机肥在辣椒种植业内声名鹊起,2020年以来每年都要为辣椒种植企业提供5000多吨有机肥。
五年来,贺顺带领周边贫困户在内的80名员工,以马迹塘镇、大栗港镇等畜禽养殖密集区域为重点,覆盖周边6个乡镇建设粪污处理示范场、大型秸秆收储运中心、秸秆收储运点,将收储的秸秆用机器粉碎后加入动物粪便和发酵剂,加工成为有机肥再还田,完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面积10万余亩,服务农户近8000户,为其实现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