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圣保罗11月27日电 (记者 林春茵)当地时间26日,著名旅巴摄影家王卫光向巴西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捐赠《巴西掠影》等一批他的摄影作品画册集。
王卫光旅巴40余年,曾在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工作四年,任外交官,在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巴西事务,后在中国派驻巴西的一家外贸公司任总经理,现在多家公司担任顾问。期间行摄巴西,出版了《巴西之光》《巴西掠影》等摄影画册,成为在巴西出版画册的首位中国摄影师,并斩获海内外多项摄影奖项。2023年,其纪实摄影类作品获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捐赠仪式上,王卫光向巴西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校长肖思佳等嘉宾介绍《巴西掠影》的出版由来,并介绍相片背后的中巴文化交流故事。
旅巴摄影师王卫光(中)与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校长肖思佳(左)、巴西华文教育慈善基金会会长罗淑君合影。记者林春茵摄
据知,《巴西掠影》摄影集系2015年巴西政府文化部批准并赞助出版,王卫光亦因此成为第一位在巴西出版画册的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文澜评价《巴西掠影》说:“通过他的镜头多年来捕捉到的巴西故事和巴西文化,我们能够看到巴西无与伦比的自然遗产,感觉到融入巴西生活的喜悦。”
“当我们聚焦鲜活的人与事,拍摄每个精彩瞬间的时候,我们也与这个国家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王卫光说,“我希望我拍摄的照片能够成为一份简明概要,让中国人能更好地了解巴西,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来到巴西,亲身体验与这个令人着迷的国家之间的亲密接触。”
肖思佳表示,王卫光用镜头语言把巴西和巴西人民呈现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堪称是一名中国友好和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也为学子们树立非常好的人生榜样。
巴西华文教育慈善基金会会长罗淑君说,借助摄影家的视角,读者将更了解巴西,更喜欢巴西,这种视觉冲击让读者见证并参与摄影家的旅巴时光之旅,将在读者们心里埋下中巴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的种子。
当天,王卫光、李小梅伉俪将《巴西掠影》摄影集及封面照片《里约热内卢州-科尔科瓦杜山-救世主耶稣雕像》,相赠与巴西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巴西中餐业协会会长刘皓、王意红夫妇和老侨医生白鸿仁、李熖伉俪。
圣保罗华侨天主堂中文学校于1957年创建,2009年荣获国务院侨办首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该校图书馆拥有五万册书,为南美最大的中文图书馆之一,向所有中文学习者免费开放。(完)
中新网吉林11月27日电 题:东北县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11月末的吉林省永吉县白雪皑皑。在县郊的矿山里,41岁的自动化工程师陶园端坐在中央控制中心的电脑屏幕前,矿区里的装置、设备运转、人员走动及生产情况尽收眼底。
“现在我不需要去现场排查安全隐患,系统运行的参数就能说明生产状态。”陶园介绍,她所在的矿山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各类传感器、“云计算”正代替工人承担部分劳动。“数字化”提升了车间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
时下,中国工厂正在加大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的投入,以提高企业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陶园供职的吉林金隅冀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冀东”)作为一家大型水泥生产、环保科技企业,也踏上了“数字化”转型之旅。
来自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当地在全省率先打造域内34户数字服务商资源池,203户相关企业入驻中国吉林数字经济产业园。此外,当地持续推动石化、冶金、碳纤维等产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业态。
当地永吉县城的企业具有代表性。冀东技术总监王永利介绍,“数字化”让生产能耗、排放降低两成,员工配置也更优化——陶园也由原来的“技术员”擢升为工程师。
同样位于永吉县的吉林瑞尔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较早。其是集隐形眼镜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隐形眼镜检测工序以往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检测人员的个体差异、判断标准因人而异,会导致产品质量数据不稳定、把控不统一等问题出现。
随着“数字化”潮流,这家公司开展了智能化生产布局,建立了智能全自动隐形眼镜检测线。目前,设备利用算法计算,统一检测标准,解决质量把控不稳定的情况。
永吉县官方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帮助企业对接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咨询服务,在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方面提供支撑。(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