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广东7年蝉联第一领跑全国。《报告》中提及,2023年广东综合得分达到58.86分,其中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知识获取3个指标排名全国第一,得分分别为71.68分、62.58分、37.61分,其中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指标排名全国第二,得分分别为51.5分、60.22分。各维度指标均有较好表现。
广东能够实现创新能力持续领跑全国,是因为广东找到了创新“密码”,也就是以构建“创新生态链”的方式来增强广东创新力,发动各方力量共同步入创新轨道,在创新能力构建上形成合力。
总结广东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如下几大因素:
第一,广东区域经济底蕴雄厚,政策推动结构优化。创新的主力是企业,创新是企业中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和有创新力的科研人才相互协作的最终产物。广东各方面经济指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比如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全国排名第一。而近些年来,广东不满足于区域经济规模优势,积极推动经济从量变向质变转化,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广东规模化工业企业、创新企业的数量和实力。《报告》显示,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5年增加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5年翻了2倍多。庞大的规模化工业企业、创新企业的数量构建了广东“创新生态链”的基础,夯实了广东创新能力的底座。
第二,广东积极完善科研基础设施。科研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在硬件方面,广东在实验室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实验室、科研院所的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在软件方面,广东提出“卓粤”计划,提出着力完善原始创新生态,增强产业技术源头供给,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以真金白银支持广东省的基础研究。
第三,广东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创新已经很难由一家企业独立完成,大多数关键创新专利来自于产业协同和产学研融合。在产业协同方面,广东“并线竞跑”,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推动企业进行协同创新,而随着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推进,广东企业协同创新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广东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广东高校注重针对市场人才需求培养人才,打破专业壁垒,积极打造跨学科、跨学院、多专业横向交叉培养人才模式,增强工科学生工作实践能力,这既为广东企业输送了大量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也让广东科研院校更加了解市场,在研发和人才培育上更加有的放矢。
第四,广东加强创新要素供给。科技创新同样需要要素供给,比如人才供给、资本供给、数据要素供给等。在人才方面,广东积极完善各类“招才计划”,比如深圳推出了“顶才汇”“企才汇”“创才汇”“青才汇”等人才汇聚计划,加强“以赛引才”“以会引才”“以才引才”,不限地域引进各类人才推动创新。著名科学家颜宁在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就是深圳引才的一个生动例子;在资本供给方面,广东一方面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企业解决研发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又积极利用大湾区几个金融窗口和国内外投资人对接,为广东企业创新获取更多源头活水。
综上,广东创新能力来自于广东雄厚的经济产业底蕴,来自于广东省加大基础科研投入,来自于广东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院校之间的协同,也来自于广东充沛的各类创新要素供给。广东将继续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体系建设。可以预见,广东将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羊城晚报) 【编辑:姜雨薇】
中新社福州11月27日电 (记者 闫旭)在27日于福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福建官方发布首批15条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利好。
11月27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在福州举行。 孙丽玲 摄
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此,福建拟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推动《意见》落实落细。当天的这场发布会是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
福建省台办副主任陈志勇在发布会上称,近期,福建有关部门着眼广大台胞需求,立足增进台胞福祉,研究制定了一批政策措施,共有四个方面15条。
在便利台胞往来和生活方面,4条措施是:优化台胞出入境证件办理;为台胞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提供便利;便利台胞在闽交通出行;推出“全省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线上管理平台”。
在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方面,3条措施为:实行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一清单、三优先”管理;推出“台农贷”线上办理升级版;金门、马祖地区的企业以及在福建登记注册的台资企业可申报“福建老字号”。
在鼓励台胞就业创业方面,福建出台5条措施:福建省各地市为来闽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一定期限的过渡免费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范围;将在闽台湾教师纳入福建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平潭综合实验区开通台资企业注册业务“全程网办”。
在推进涉台法治建设方面,福建推出“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设立大陆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提供台湾地区法律查明服务”“拓展台湾同胞参与福建法治建设渠道”等3条措施。
陈志勇表示,以上15条政策措施涉及的部门都已做好准备。下阶段,福建省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继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服务。(完)